日期:2025-07-10 15:51:02
最近,老年人的朋友圈里优配库,“百元一日聚”成了高频词。
人均100元左右,包两顿正餐,还能唱歌、打牌、喝茶,和老友们消磨一整天。
这种看起来像“老年版轰趴”的消费模式,正在快速走红。
而它的背后,是一场关于“银发经济”的深刻变革:老年人的钱该怎么赚?
过去,提到“老年消费”,人们想到的多是保健品、医疗护理,或是广场舞服装、旅游团。
但如今的银发族,早已不再满足于“生存型消费”。
民政部2024年的调查显示,我国独居或仅与配偶居住的“空巢老人”规模快速增长。
于是,他们开始用消费填补情感缺口。
一顿饭、一场聚会、一次兴趣活动,都可能成为他们的“情绪刚需”。
“百元一日聚”的兴起,正是抓住了这一痛点。
苏州的“壹天聚乐部”餐厅里,老人们上午10点就陆续到店,中午吃18道菜的团餐,下午唱歌、打牌、喝茶,晚上再吃一顿。
老板钱子卿说,这种模式参考了农家乐的休闲氛围,但更注重城市老年人的社交便利性:
“年轻人要翻台率,但老年人需要的是慢节奏和长陪伴。”
这种“低决策成本+高情绪价值”的模式迅速走红。
上海一家门店的负责人透露,单店一周能接待1200人次,部分品牌年服务量近百万。
商家还巧妙利用了餐饮业的闲置时段优配库,午餐和晚餐之间的“低效期”被改造成“黄金档期”,既降低了成本,又让老人有了全天候的社交空间。
“银发经济”的潜力有多大?
《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》显示,目前市场规模已达7万亿元,到2035年预计突破30万亿元,占GDP的10%。
但真正撬动这个市场的关键,不是低价,而是知道老年人想要什么。
一位从业者坦言:“老人们不是舍不得花钱,而是怕花冤枉钱。”
传统的“收割式营销”让老年人对新兴消费充满警惕。
但“百元一日聚”用透明定价和一站式服务打破了信任壁垒。
上海退休的徐阿姨算了一笔账:“去饭店吃两顿饭,人均也要七八十,这里还能玩一天,划算又有面子。”
银发社交正在催生多元化的“社交+”业态。
比如上海某连锁KTV与口腔医院合作,为9人以上老年团体提供免费唱歌和口腔检查。
老年社群俱乐部推出禅修、模特训练、摄影课程。
银发经济的另一个突破口,是“适老化改造”。
过去,商家往往简单地将“适老”等同于“放大字体”或“加装扶手”,但如今,真正的适老化需要更细腻的洞察。
以“百元一日聚”为例,它的成功不仅在于价格亲民,更在于环境设计。
宽敞的座位、柔和的灯光、无障碍通道,甚至服务员会主动帮老人调试话筒音量。
这些细节让老人感受到被尊重优配库,进而愿意反复消费。
线下场景之外,线上适老化也在加速。
中国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适老化数字经济国际标准《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包容性数字经济通用要求与指南》于2025年5月发布,要求在线购物平台简化流程、数字银行提供语音引导等。
老年教育平台“千尺学堂”则通过直播、社群互动和线下活动,让老年人学钢琴、摄影时不再孤单,甚至登上线下影展的舞台。
尽管前景广阔,银发经济仍面临挑战。
一位从业者直言:“市场很热,但钱真没那么好赚。”
低价微利模式下,商家必须严格控制成本。
风险也随之而来:部分商家为弥补利润,引入保健品推销或隐性收费,反而损害了长期信任。
此外,老年人的消费分化明显。
活力老人(60-75岁)愿意为兴趣和社交买单,但高龄、失能老人仍以刚需消费为主。
如何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产品?
上海的社区长者食堂提供了思路:与社会餐饮企业合作,错峰提供低价套餐,既满足老人需求,又盘活了闲置资源。
“百元一日聚”的火爆揭示了一个真相:老年人的消费,本质是为情感买单。
他们需要的不是廉价的商品,而是被看见、被尊重、被陪伴的价值感。
未来十年,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。
这片蓝海中,谁能真正读懂银发族的心,谁就能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。
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说:“当企业放下‘收割流量’的短视,以敬畏之心倾听老人的声音,那些被折叠在岁月里的喜怒哀乐,终将通过商业创新重现光彩。”
参考资料
1. 央视网:《消费新模式点亮社交新场景“圈粉”老年人 数据显示银发经济大有可为》
2. 半月谈:《“百元一日聚”走红,银发社交催生适老经济新赛道》
3. 搜狐新闻:《苏州银发族的全新聚会模式:百元消费引领银发经济潮流!》
4. 科技犬:《千尺学堂推出适老化学习服务 满足中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》
5. 中工网:《发展银发经济,需要更多“百元一日聚”式探索》
6. 云南网:《中国牵头制定——首个适老化数字经济国际标准发布》
7. 网易新闻:《发展银发经济,需要更多“百元一日聚”式探索》
8. 中国网:《推动适老化改造工程 让“网瘾”老人放下手机》
9. 新浪财经:《促银发经济发展,各地将如何发力?》
10. 人民日报海外版:《中国牵头制定——首个适老化数字经济国际标准发布》
(小可 老A)
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